用愛滋養孩子
孩子是祖國的未來,也是家庭的希望,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參天大樹,因此每對父母都會在孩子成長歷程中用愛心、責任心給予關心指導。但是盡管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共有的希望,但并不一定都能夠如愿以償。比如說做為父母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惑:孩子貪玩不愛學習?孩子寫作業敷衍不認真?孩子聽課不愛動腦筋?孩子膽小不敢回答問題?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……這些問題一旦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的時候,你怎么辦?你是數落孩子、還是和孩子談條件?你是打罵孩子、還是一味的盲目鼓勵?我的想法是:先全面的了解情況,再分析問題找到核心,最后尋找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。
記得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考試的題目是這樣的:桌子上有10個蘋果,小明來拿走了2個蘋果,還剩幾個蘋果?孩子的解題過程是:10-8=2(個),答:還剩8個蘋果。當孩子拿回來試卷的時候,我沒有著急的給孩子“貼粗心”的標簽,而是咨詢了一下老師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,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鞏固知識,強化方法。通過這個例子我是想和大家分享: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簽,那是一種負面的“心理暗示”。而是要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,幫助孩子解決問題,這樣才是有益于孩子的成長。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經歷種種問題和挫折,而在成長的道路上,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是愛與力量。愛是接納、愛是理解、愛是尊重。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,她才有力量去面對困難和挫折。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,她才能理解別人,善解人意通情達理。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,她才能積極的面對生活,享受幸福的人生。
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功能不同,二者合理的結合在一起,才是對一個孩子成長最大的幫助。在學校,老師教知識學技能。在家庭,父母言傳身教正能量的滋養孩子的心靈。每個角色都不應該“越界”,更不可以推卸責任,我呼吁:大家都要不斷的學習成長,承擔起符合自己身份的責任,互相配合理解,共同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。